与205个国家和地区开展贸易往来;全市外贸进出口总值747.79亿元,加工贸易进出口占全区比重达63.5%;加工贸易在全区规模占比稳居首位;与东盟进出口总值110.93亿元、增长23.7%(其中出口增长89.1%)……我市深入实施开放带动战略,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平台建设,持续畅通“南宁渠道”,提升做实开放平台,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,外经贸合作不断深化,开放发展潜力持续释放。
近日,我市因2019年在促进外贸外资稳定增长,积极优化营商环境上取得明显成效,获得自治区督查激励通报表扬。我市将以此为契机,重点推进开放型园区和外向型项目招商,强化总部企业研发和营销能力建设,搭建优质出口产品转内销线上线下平台,加快外向型企业扶持资金池实质性运作,紧盯外贸进出口目标,进一步提升开放首位度。
推动加贸项目落地 打造重点产业集群
去年以来,南宁市全面落实强首府战略,聚焦强开放任务目标,结合自贸试验区南宁片区建设,以实施“加工贸易倍增计划”为抓手,切实优化招商政策、优化贸易业态、优化产业链条、优化营商环境,推动加工贸易为主的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。据海关统计,2020年1—5月,全市加工贸易进出口217.7亿元,同比增长30.4%;占全区加工贸易进出口比重65.3%。
南宁市以工业园区为主阵地,充分利用政策杠杆,叠加运用中央、自治区、南宁市三级政策,特别是用好自治区促进加工贸易产业创新发展“五大利好”优惠政策,差异化制定本级加工贸易配套资金使用方向,形成外贸政策与工业政策招商合力,推动加贸项目落地。2017—2019年,我市累计投入财政资金4000多万元,拉动新引进加贸项目获得中央、自治区扶持资金3亿多元,有效吸收投资35亿元。加贸企业成为我市外贸稳增长的压舱石。
一个个项目的引进,为我市进一步优化产业链条,打造产业集群奠定了坚实基础。近年来,我市重点打造富士康南宁科技园与南宁综保区双集群,辐射带动效应显现。富桂精密已实现南宁市年产值百亿工业企业零的突破,成为全球最大的机顶盒生产基地和重要的网络通讯产品事业群,带动宏拓电子、信同电子等一批配套企业入驻。此外,南宁综保区探索园区内外产能联动机制,创新开展委内加工业务,预计全年委内加工货值1亿元,在释放加工产能同时,促进加工贸易产业链延伸发展,成为驱动南宁片区外贸增长的强劲引擎。
积极培育贸易新业态 贸易结构进一步优化
走进广西桂芯半导体有限公司的无尘车间,工人正精细、有序地操作着一台台大型设备,对晶圆进行减薄、划片、封装、测试。“最终成品将被销往世界各地。”广西桂芯半导体有限公司董事长特别助理陈海平说。
广西桂芯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主要面向全球提供集成电路设计、产品开发、认证,以及从芯片中测、封装到成品加工测试、编带的全套专业生产服务。
目前公司已取得技术专利60余项,填补了我市集成电路封装测试的产业空白。2019年,该项目加工贸易进出口额达31.5亿元。
近年来,我市不断优化贸易业态,强化技术转型,推动加贸企业技术实力不断增强。除桂芯半导体项目外,蓝水星智能科技项目开启智能终端产品出口序幕,拓航科技、格思克实业项目实现南宁综保区加工贸易和服务贸易零的突破。这4家加工贸易企业获2019年自治区认定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类企业,占南宁市入选企业数量的40%。
近年来,我市积极推进通关便利化,优化通关物流作业流程,提高通关时效,不断促进外贸提质增效。今年以来,我市及时出台政策措施,打出服务“组合拳”,为外贸企业“走出去”营造了良好的内外部环境,也为疫情防控期间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。